同义词
打点滴一般指输液
科技产品
,
科学
,
医学
- 中文名
- 输液
- 外文名
- Infusion
- 又 名
- 打点滴或者挂水
- 通 常
- 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输液定义
编辑输液(infusion solution[1]
)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由于其用量大而且是直接进入血液,故质量要求高,生产工艺等亦与小针注射剂有一定差异。
输液分类
编辑输液输液要求
编辑2、含量,色泽,pH也应符合要求。pH应在保障疗效和制品稳定的基础上,力求接近人体的pH,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酸碱中毒。
3、输液的渗透压应调为等渗或偏高渗,这样可不引起血象的任何异常变化。
4、此外,输液还要不得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和降压药物,不得损害肝、肾。
5、输液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并在存储过程中质量稳定
输液过度输液
编辑输液人均八瓶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但该原则在中国早已被颠覆。各方利益驱动下,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
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曾发出警示,两岁以下的小孩,原则上不使用抗感冒药。至于通过输液治疗感冒,在美国更是难以想象。
过度输液问题引起国人强烈关注,是因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透露出来的几个数字: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输液形成原因
中国的输液产品虽然量大,但出口比例极低,绝大多数用在国内患者身上。据顾维军介绍,1998年中国化学药品工业协会统计的输液生产数量是19亿瓶,加上医院自制输液四五亿瓶,总共不过24亿瓶,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不到两瓶。当时[2]
企业的目标是通过扩大生产和降低价格,以求赶上国外平均水平(2到3瓶),满足国内患者需要。结果自那之后,中国输液用量突飞猛进,年均增长率近20%,输液成为与抗生素、针剂、片剂等并列的医药行业五大制剂之一。南方周末记者从一份关于大输液市场分析报告中读到这样了字句:2001年,一股改建、新建、扩建输液生产线的热潮席卷全国……当年产量即达到31亿瓶,比上年增长30%。自1998年到2009年,短短11年间,中国输液产量增长了4倍多,人均水平超出国外两倍以上。
专家建议
近两年,我国过度输液的现象有所好转,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输液滥用的问题依然存在。2016年2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药师协会等七家机构专家建议,对于一些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可通过医保拒付手段进行控制;同时,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液。
输液儿童输液
编辑输液输前护理
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导致了输液难度大,不仅对护士的临床经验、穿刺技术技巧和心理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要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心理精神和疾病防治为一体的人文护理[1]。为了淡化患儿对“打针”痛苦记忆的唤起,减轻恐惧心理,配合输液操作,护士首先要与患儿进行良好交流,搭建起沟通的桥梁,通过获得患儿的信任,引导、鼓励患儿勇敢地面对挑战,以积极主动的行为配合治疗。具体护理措施:①接诊后,热情接待患儿和陪护人员,不直接询问与病情有关的问题,通过微笑的表情,乐观的情绪,轻柔的话语给患儿形成可亲可爱的第一印象,消除患儿对环境和护士的陌生感,使其在相对放松的情况下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具有安全感和温暖感。②加深与患儿的感情联系,称呼患儿昵称,引导患儿称呼护士姑姑、阿姨,以稳定其情绪。偶尔抚摸患儿头和手,拉近与护士的感情距离。面对患儿切勿不能采取皱眉、怒视、呵斥、吓唬等错误方法,以免患儿产生对立情绪,更加不配合输液操作。③对于年龄较大,可以进行比较顺畅交流的患儿,要多采用表扬及鼓励的方法,对他们配合的行为进行赞扬,并可以小礼物作为奖励。④针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重点是向家长宣传患儿疾病的发病原理、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会家长正确辨别儿童患病期间的不良反应及表现,增加家长防病治的科学知识,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
输液穿刺护理
学龄前儿童,对疼痛敏感性较强,多数患儿对静脉穿刺表现出极其恐惧心理,常用哭闹、挣扎的方式表示反抗而拒绝穿刺,给输液工作增加难度。具体护理措施:①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让患儿讲述墙壁上卡通画的内容,观看电视动画片,或让家长配合讲一段小故事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为静脉穿刺做好准备。②以娴熟的技术快速完成静脉穿刺。穿刺前要选好穿刺部位,尤其是在头皮静脉穿刺时更要精心观察选准血管,同时做好患儿注射部位的固定,穿刺时做到稳、准、快。③穿刺后的固定。对于发热、出汗多的患儿要先用干棉棒擦干皮肤,再用胶布妥善固定。④如果遇到穿刺失败,要主动向家长表达歉意,对于穿刺难度较大患儿,可以请其他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操作,使家长感到受到重视,其不满情绪也会随之消失。整个服务过程要热情周到,体现以人为本,融洽医患关系,确保静脉穿刺的顺利进行。
输液输中护理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仔细观察患儿的输液反应,重点观察是否有药物过敏反应,认真查看病情变化,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热情帮助家长解决护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患儿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反应有:烦躁、多动、哭闹等。应对这些患儿,可为家长提供活动输液架,通过场景变换消除患儿的厌倦状态。医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建设儿童乐园的形式,让患儿在观看动画片等相对愉悦的情况下完成输液过程。另外,护士可以利用巡视停留的时间,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传授学龄前儿童的护理知识,帮助家长贮备正确、科学的护理知识、育儿知识,以及一些简单实用的护理技巧,为患儿的有效康复提供外延服务。
输液输后护理
输液后护理的重点是拔针后对穿刺口的处理。临床上常会发生由于拔针后按压不当造成穿刺口出血或血肿,给患儿带来痛苦,有时候还会对医患关系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具体护理措施:①正确拔针。拔针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到位,边与患儿沟通边分离胶布,拔针后迅速按压针眼位置5s后交由家长继续按压。②告知家长执行正确的按压方式。告知家长在按压时切记不要揉按,以防造成血管穿刺点的隐性出血,导致局部皮肤青紫,严重的将形成血肿。告知家长按压针口要在5min左右,待止血后还要留诊观察20min以上,确认患儿无不良反应后再行离开。
- 参考资料
-
- 1. 崔德福.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2007:86-87
- 2. 失控的输液
- 3. 我国人均输液量一年8瓶 将推输液安全专家共识 .中国经济网.2016-02-24[引用日期2016-02-24]
词条标签: